“七有人才”意即有夢想、有道德、有修養、有智慧、有才藝、有自信、有和諧身心。
第一“有”:有夢想:
讓每一個學生都擁有一個美好的夢想,是我們教育工作者和為人父母最基本的責任。
所謂“有夢想”,就是期望學生有長大后成為科學家、軍事家、政治家、企業家、體育明星……的夢想。我們說的“有夢想”,不是讓學生的夢想僅僅是長大后擁有一輛好車、擁有一座好房子、擁有華麗的服飾等。
讓每一個人為了實現自己的夢想而活著,是每個人幸??鞓返幕疽?。
第二“有”:有道德:
具備“七愛”素養的人,我們就稱之為“有道德”的人。
“七愛”:愛父母、愛師長、愛他人、愛自己、愛祖國、愛世界、愛地球。
愛父母:
我們強調“愛父母”,而不說“孝順父母”。我們期望父母與孩子之間的鏈接是“愛”的鏈接,因為談“孝順”,孩子就會有壓力、父母就會有壓力。當孩子由于客觀原因不能做到傳統意義上的孝順父母時,孝順的孩子會覺得自己不好,會一輩子背負上內疚的心靈債務,很難達到常態的快樂和幸福的狀態;而當孩子不在身邊,父母獨自在家時,父母會感覺到孤獨、無助、凄涼等等。如果我們從思想意識上就認為父母與孩子之間是一種“愛”的鏈接,孩子和父母就都更容易達到常態的幸福和快樂的狀態。
愛師長:
愛老師和長輩。
愛他人:
在學生時代,“愛他人”主要指的是愛同學。要學會為同學的進步而高興,學會為同學的優秀而鼓掌、喝彩,學會包容同學、學會理解同學。
愛自己:
愛自己的一切。學會愛自己的身體,學會愛自己的牙齒、學會愛自己的胃、學會愛自己的頭發、學會愛自己的眼睛、學會愛自己的耳朵、學會愛自己的一切。
愛祖國:
在共產主義實現之前,只要有國界,每個人就都有祖國,愛祖國是人之常情。
愛世界:
種族歧視是人類的悲哀,國與國之間的戰爭,很大程度上是文化上的互相不理解而造成的,中國不理解美國,美國也不理解中國。我們要培養具有世界眼光的國際化人才,要學會愛全世界各族人民,為人類的和平,也為自己更好的生活做出自己最大的努力。
愛地球:
不論是人類,還是動物、植物,或者桌子、椅子,其實都是地球的主人,學會愛地球上的每一個生靈,是我們中國人最應該有的必修課。
第三“有”:有修養
修養:
基礎修養:誠實、守信、規則、責任;
中級修養:團隊、環保、公平、平等;
高級修養:博愛、夢想。
第四“有”:有智慧
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;
在學生階段,主要是指學習的智慧,也即學習能力強。
第五“有”:有才藝
有藝術修養,未來的高素質人才一定是“技術和藝術”完美結合的人才;
在藝術領域,音樂、舞蹈、美術和書法,倡導至少有一項是自己的特長。
第六“有”:有自信
自信是一個人能夠幸??鞓返幕A。
第七“有”:有和諧身心
修心:致心而不致于心
修體:
擁有科學的飲食習慣;
擁有科學的作息時間;
喜歡至少一項運動,并養成了鍛煉的習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