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個理工科大學畢業的本科生,何以走上教育之路?
理想主義的他,也許老天注定他這輩子要搞教育。1990年,《威特的教育》一書,使他萌生了要對自己的孩子進行早期教育的設想,1991年馮德全教授的《0歲方案》促使他把理想變成了現實。他的女兒三歲時就識字2000多個,并能廣泛閱讀。唱歌、跳舞、彈琴、繪畫等興趣廣泛,活潑健康,聰明可愛,而且品學兼優,善于思考,學習能力極強。孩子的成功,使他深切地體會到嬰幼兒早期潛能開發的重要性。他陷入深深的思考:21世紀是知識經濟的世紀,是人才激烈競爭、創造力激烈競爭的世紀,誰在21世紀掌握了人才,誰將主宰這個世界。中華民族的強盛,寄托在孩子們的身上,毫無疑問,兒童的未來是嚴峻的,每一個家長及幼教工作者都有義務在孩子發展的關鍵期(0-6歲)對其進行潛能開發,使孩子具備良好的素質去迎接未來的挑戰。一種油然而生的歷史使命感促使他下定從事幼兒教育事業的決心。
機遇總是垂青那些早有準備的人。偶然又是必然,魏思旺先生認識了北師大兒童發展心理學博士程躍先生,并進入程躍先生創辦的早期智力開發中心及嬰幼園工作。這里的孩子們經過幾年的園內生活,智商平均提高30分以上,4歲的孩子每分鐘能連續跳繩130圈,2歲的孩子就能夠穿著旱冰鞋邊走邊拍皮球。已過而立之年的他,心里覺得很不是滋味,難道只有北京的孩子才有條件接受良好的早期教育嗎?不,他要在邯鄲辦園,他要和博士、教授朋友們合作,在邯鄲辦一個他理想中的幼兒園。他要讓他幼兒園的孩子們成為時代的超人,具有強健的體魄,聰慧的大腦,完美的人格;讓他們都能夠全面健康地發展。
這是一個美麗的夢想,一個罩著七彩光環的美麗夢想。為了這個夢想,他博覽群書,并在幼兒園親臨教學實踐,將國內外先進的幼教理論與實踐相結合,在程躍博士的指導下,做了許多實實在在的調查研究和實驗課題,積累了寶貴的幼教經驗。經過精心的準備,帶著他夢想色彩的嬰幼園——七色光開陽潛能開發嬰幼園終于在2000年3月開園了。